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口 > 福建 >

厦门人口普查数据:平均36.8岁 人口全省“最年轻”

日期:2021-07-07 类别:福建 浏览:

 常住人口总量突破500万,3个区人口总量突破百万。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500万,达516.40万人,普查数据显示,全市6个行政区中有3个区常住人口突破百万。其中,思明区常住人口107.33万人,位居全市第一;集美区、湖里区常住人口均为103.70万人,集美区成为岛外第一个突破百万的行政区。

  亮点2

  常住人口增量

  位居全省第一

  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全市常住人口增加163.26万人,增幅为46.23%,年均增长率为3.87%。10年来全省人口增量为464.59万人,厦门人口增量占全省增量的35.14%,位居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从2010年的9.57%,提高到12.43%,居全省第3位,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前移1位,超过漳州市。

  亮点3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139.12万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12万人。10年来我市加速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学校建设,以及名校名师跨岛发展战略的落实,推进了岛外教育质量提升,岛内外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7799人上升为26940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0.29年提高到11.17年,文盲率由2.51%下降为2.00%。

  亮点4

  人口平均年龄全省“最年轻”

  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市人口平均年龄36.8岁,比全省人口平均年龄年轻0.5岁。全市0-14岁人口占比比全省低2.1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比比全省高8.5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比全省低6.42个百分点。厦门的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9.56%,尚未达到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人口红利将继续为厦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亮点5

  人户分离更普遍

  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336.8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5.23%,平均每10个人约有7个人是人户分离人口,比全省的39.64%高25.59个百分点。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21.74万人,增长56.59%。普查结果显示,跨市流入人口为271.50万人,其中跨省流入139.18万人,省内市外流入132.32万人,流入人口比2010年增加86.97万人,增长47.1%。数据表明,外来人口净流入是厦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厦门经济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亮点6

  人口城镇化水平高

  城镇化率全省第一

  厦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61.73万人,占89.41%,人口城镇化率高出全国25.52个百分点,全省20.66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一;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4.67万人,占10.59%。其中,思明、湖里城镇化率达100%,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分别达到97.70%、90.34%、75.11%和61.93%。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49.78万人,乡村人口增加13.4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8个百分点。数据表明,10年来厦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跨岛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和岛外新城加快建设,通过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承载力、吸引力,持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亮点7

  家庭户规模变小

  男多女少进一步扩大

  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家庭户196.98万户,人口459.10万人;集体户20.29万户,人口57.2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3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0.09人,家庭户的规模缩小主要是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人户分离更加普遍、住房条件改善和年轻人婚后单独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2.05万人,占52.68%;女性人口为244.35万人,占47.3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1.34,比全省水平高出4.4,比全国水平高出6.27,与2010年相比提高3.51,全市“男多女少”的态势不断加大。性别比提高主要原因是跨市流入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升高。全市跨市流入人口性别比为128.16,比2010年提高12.09。

厦门人口普查数据:平均36.8岁 人口全省“最年轻”

  厦门市各区

  人口增速示意图

  (2010-2020)

  岛内外人口结构篇

  思明湖里两区人口增长最少

  人口变化:“岛内缓、岛外快”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常住人口达516.4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63.26万人,增长46.23%,人口发展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岛内外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20年岛内常住人口为211.03万人,比2010年增加24.9万人,增长13.4%;岛外常住人口为30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138.36万人,增长82.9%。岛外人口增速约为岛内的6.2倍。

  岛内2个行政区中,思明区常住人口107.33万人,比2010年增加14.33万人,增长15.4%;湖里区常住人口103.7万人,比2010年增加10.57万人,增长11.4%。数据显示,思明区、湖里区是全市人口增长最少的两个区,分别低于全市增速30.82和34.88个百分点。

  岛外4个行政区中,海沧区常住人口58.25万人,比2010年增加29.38万人,增长101.75%,成为人口增速最快的区;集美区常住人口103.7万人,比2010年增加45.61万人,增长78.53%,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区,也是岛外第一个突破百万人口的行政区;同安区、翔安区常住人口分别为85.59万人、57.83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35.98万人、27.39万人,分别增长72.52%、90.01%。岛外4个区增速均在70%以上。

  人口占比:“岛内降、岛外升”

  从全市人口占比来看,岛内人口占比40.87%,比2010年降低了11.84个百分点;岛外人口占比59.13%,比2010年提高了11.84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由原来的“岛内高于岛外”转变为“岛外高于岛内”的格局。

  其中,思明区、湖里区分别占比20.78%、20.08%,比2010年分别降低了5.55、6.29个百分点;集美区、同安区、海沧区、翔安区分别占比20.08%、16.58%、11.28%、11.20%,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3.63、2.52、3.10、2.58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随着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逐步缩小岛内与岛外、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要素配置、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上更多的由岛内向岛外转移延伸。特别是近年来教育、卫生、住房、就业、交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基础建设不断推进、不断完善,逐步出现了岛内外一体化、均等化趋势,从而促进了岛外人口加速增长,大幅提升,形成了厦门市人口发展的新格局。

厦门人口普查数据:平均36.8岁 人口全省“最年轻”

  厦门市各区人口

  占比示意图

  劳动人口篇

  受教育水平整体处于全国前列

  厦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516.4万常住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374.33万人,占72.49%,比全国高10.2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8.82个百分点,比2010年六人普下降6.98个百分点。受益于人口集聚效应,过去10年大量高素质外来人口持续流入厦门,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厦门市仍处于较为明显的人口红利期。厦门市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处于全国前列,与厦门城市地位相匹配,人才红利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劳动年龄人口逆势增长

  占常住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93.68万人,增幅达33.38%。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全省减少6.99万人的情况下,厦门劳动年龄人口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受益于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外来人口持续净流入。但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2010年下降6.98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情况趋同,显示有逐步老龄化趋势。

  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人口红利逐步减少

  厦门市人口抚养比(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由2010年的21.07%上升为2020年的30.43%,低于全国15.47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2010年34.2%的人口抚养比),仍处于较为明显的人口红利期,但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趋势在过去10年发生了逆转,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

  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人才红利潜力巨大

  全市常住人口中,与2010年相比,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9年提高至11.17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从17799人上升为26940人,两项指标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省内第一,略低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反映了我市劳动力素质整体处于较高水准,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具备扎实基础。

  年龄结构篇

  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年龄结构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8.63万人,占17.16%;15-59岁人口为378.41万人,占73.28%,60岁及以上人口为49.36万人,占9.5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5万人,占6.1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9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

  从普查数据来看,全国、全省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10年,全国、全省,乃至厦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将是大趋势。对于厦门市而言,由于人口年龄总体结构具有一定优势,未来10年既面临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机会窗口期。

  厦门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表示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为重度老龄化,超过35%为深度老龄化。

  按照这个标准划分,厦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56%,65岁及以上人口占6.17%,两项指标目前均未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显示我市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平均年龄“最年轻”

  厦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6.4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9.14个百分点,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处于最低水平(其余8市均超过10%)。与部分一线城市相比,如北京(19.6%)、上海(23.4%),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6.8岁,比全省人口平均年龄年轻0.5岁,比全国人口平均年龄年轻2岁,在全省“最年轻”,人口年龄结构更具活力,人力资本更加充裕。

  人口老龄化仍是未来趋势

  虽然目前全市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均好于全省、全国,但数据已接近10%轻度老龄化社会标准,处在老龄化社会的临界点。与10年前相比,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与全国、全省趋同,逐步趋于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