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家谈2018年出生人口变化
日期:2019-05-08 类别:人口问题 浏览:
2019年国家卫健委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如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教授陶涛回答了媒体关心的“人口出生”问题。
第一,怎么去看待2018年出生人口的变化。我们知道,出生人口的规模受到育龄妇女的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
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万之间波动,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是在加大的。
除了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是在提升的,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包括结婚的情况,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还有一个因素是婚育的推迟。
近三年以来,平均的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
刚才说了,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大概是在1500—1800万波动,可能2018的出生人口也需要在更长时期里客观看待。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育模式和生育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
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进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在很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这也是生育相关的政策,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